近年来,全球储能市场始终在稳步前行。2016年,北美、欧洲、亚太等全球主要储能市场发展势头良好,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储能市场愈发活跃。下面就随电源管理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相关内容吧。
截止到2016年年底,全球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为168.7GW,同比增长2.4%,其中,电化学储能的累计装机位列第三,规模为1769.9MW,同比增长56%。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锂离子电池的累计装机占比最大,比重为65%,同比增长89%。
进入2017年以来,部分国内企业开始加大力度开拓储能市场,储能产业作为未来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前瞻性技术,在新能源并网、电动汽车、智能电网、微电网、分布式能源系统、家庭储能系统、无电地区供电工程以及未来能源安全方面都将发挥巨大作用,市场前景非常广阔。
热门盘点看储能如何“火”遍全球
储能产业对新能源的利用具有重大意义。随着储能成本逐年下降,储能技术不断提升,储能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受到重视。
国际可再生能源署发布的第三版《Rethinking Energy2017报告》指出,未来几年储能电池使用量将大幅增多,最大的市场在北美洲、欧洲和亚太地区。国际可再生能源署称,预计到2020年,全球电池储能市值将跃增至140亿美元。
美国长期支持和关注储能的发展,曾出台《可再生与绿色能源存储技术方案》等多项政策来支持储能的研发和示范应用。2016年6月16日,美国召开了扩大智能电网领域可再生能源与储能峰会,奥巴马政府宣布了《联邦和私营部门扩大可再生能源和储能行动计划》。计划设定了未来五年内,美国超过8个州的储能需求和配置目标,投资者将为储能投入1.3亿美元的资助。早在2016年1月,美国能源部还公布了《储能和光伏的可持续、一体化并网计划》,提供1800万美元支持6个光储项目。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的不断扩大,澳大利亚储能也在蓬勃发展。2016年5月,澳大利亚的政治团体Greens发布了为期5年的电池储能支持计划。
英国对储能的前景也十分看好。截至2016年8月,英国共有35个单独的并网储能项目投运,还安装了至少1500个小型户用储能装置。根据英国能源与气候变化委员会的预测,到2020年英国储能市场将达到170亿美元,到2030年将达到300亿美元。
随着储能系统价格的下降,家用储能系统在德国已经普及。德国联邦太阳能产业协会日前宣布,自德国开始为家用锂离子电池系统提供补贴起的一年内,共安装了大约4000个太阳能加蓄电池。
前景看涨新能源行业政策为储能发展开“绿灯”
最近两年,我国涉及储能产业的政策越来越多,包括能源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电力体制改革、新能源汽车和能源互联网等,在宏观规划中都已有所体现。储能产业在《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等多项政策中被重点提及,这些政策描绘了储能技术的创新发展路线图。
2016年6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电储能参与“三北”地区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在“三北”地区选取5个电储能设施参与电力调峰调频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试点。
2016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作出要集中力量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特别是新能源并网技术方面,以及储能微网技术取得突破性的发展重要部署。
2016年12月发布的《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储能在电力系统的调峰、需求响应和电能替代等各个领域中起到关键的支撑作用,并明确了下一个阶段的重点研发示范任务。
2017年3月,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我国储能发展的路径及应用场景。未来还将根据不同应用场景研究出台针对性补偿政策,出台纳入补偿范围的先进储能技术标准并实施动态更新,研究建立分期补偿和补偿退坡机制。结合电力体制改革,将研究推动储能价格政策。
可见国家能源局非常重视储能产业的发展,在《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制订实施《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储能技术系统研发、综合测试和工程化验证平台,推进重点储能技术试验示范,并将在年内推动重点储能项目的落地实施,加快储能的商业化进程。
后起勃发行业大咖对储能发展持乐观态度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理事长俞振华表示,“储能发展带动环保工程,仅靠部分企业、商家是不够的,需要政府在大方向上加以把控。在‘一带一路’的大环境下,我国储能发展的核心应该在国内,其次才是对外方提供技术支持和相关帮助。”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秘书长张静认为,“我国储能行业正处在初级阶段,抓紧机遇在这个领域辛勤耕耘,便能紧跟市场抢占先机。如若观望时间太久,很可能错失先机。”
浙江南都电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博表示,“我国储能市场更多的是能量型储能市场,不是功率型储能市场,我们的调频辅助服务市场目前还没有形成。但我国工业用电占主导,峰谷价差和负荷波动都很大,储能市场在进行投入时,侧重点应有所调整。”
尽管众多业内人士对我国储能现状的看法侧重不同,但总体对储能产业的未来还是持“乐观”态度,普遍认为2017年会有更明确的补贴政策,储能已处在市场爆发的前夜,2017年、2018年一定是其市场争夺激烈的时期。
储能发展如火如荼问题仍无法避免
通过对上述峰会中行业代表的观点进行梳理后,我们不难发现,储能产业在现阶段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储能成本目前仍然高企,特别是相对成熟的主流技术成本;其次,有些安全性能和技术性能还不尽如人意;并且在从示范应用向商业化转变的过程中,项目的经济性未达预期,因此从投融资的角度看,绝大部分人还在观望。
而在应用方面落地不足,储能技术说的再多也是纸上谈兵。一些专家表示,市场刚性需求有多少还需要进一步推敲。笔者认为储能技术理论上在发、输、配、用等环节都可以应用。从2011到2015年这五年间的大量示范项目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应用类型效果比较明显。
随着“能源互联网”概念的出现,储能产业逐渐突破了用电领域的局限,将安装在数据中心、电信基站、轨道交通、电动汽车等方面的设备,以“电力储存”的方式实现互联互通,这也给储能的发展描绘出灿烂未来,但在实际操作上依旧存在诸多困难。例如基础设施的配套、信息安全的保障、前期开发与后期维护等,仍需要依靠技术的不断提升逐个突破。
国外储能火爆我国“储能”的下一步怎么走
五年来,全球储能行业的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93%,预计未来十年,我国储能市场的容量将达到1000亿美元。其中南都电源、杉杉股份、国轩高科、雄韬股份、猛狮科技等电池企业纷纷在储能领域加紧布局。
从长远角度看,相关政策的调整对电池企业布局储能是非常关键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国家政策,政策也将为企业发展助力。发展初期,电池企业需要针对不同区域,调整市场机制,以获得政策的支持。针对不同阶段,如若能获得相应的补贴政策,对企业来说无疑是利好消息。
笔者建议,我国已经布局或近期打算布局储能的相关企业,在接下来的规划中,首先应完善商业模式,确保企业前期投资资金的正常运作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明确企业自身在产业链中的定位,让技术发展符合用户需求,实现技术与市场的融合,争取在布局后尽快实现盈利;同时,企业要不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预计2017下半年,我国电池企业的同质化会很密集,易导致企业之间以“价格”为竞争手段。而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价格战”对电池企业来说有百害而无一利。企业想要具有核心竞争力,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尤其是技术创新。
以上是关于电源管理中-热门盘点看储能如何“火”遍全球的相关介绍,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多多关注eeworld,eeworld电子工程将给大家提供更全、更详细、更新的资讯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