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枚自主研发的民营商业火箭OS-X型“重庆两江之星”号,在中国西北某基地点火升空。
该火箭设计制造商零壹空间总裁马超和航空工业沈阳所副所长林鹏共同宣布,光学测量、雷达测量和遥感测控一切正常,达到预定试验要求,可靠获取全部重要试验数据,试验成功。
7点38分,火箭残骸落入落区,落区工作人员已于落区10公里外待命,现正在搜寻回收残骸中,火箭具体飞行数据正在分析。
上午9时,火箭设计制造商零壹空间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具体情况。
“重庆两江之星”火箭由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OS-X系列火箭的首飞箭,也是国内首枚由民间企业自主研制的商业火箭,该火箭总长度大约为9米,与大众所熟知长征系列火箭相比,个头小了一半,火箭发动机的推力可以达到350千牛,可以把35吨重的东西送上太空,能够为客户载荷实现最高20马赫飞行速度。
据北京零壹空间科技有限公司介绍,本次与“重庆两江之星”火箭一起首飞的是10所国内航空航天类顶尖高校校徽,以及“飞行联盟”的标志。该次火箭发射主要目的是测试火箭各项性能和指标,为未来产品布局设计提供技术储备,其飞行轨道处于现有飞机的最高飞行高度和卫星的最低轨道高度之间,当火箭升空到达最高点之后,就会开始下降,采用弹道模式落回地面。
同年,北京零壹空间成立,零壹空间创始人兼CEO舒畅表示,微小卫星在通讯、遥感、电子、侦察等领域获得广泛的应用,但在发射领域,却常常要等国家队火箭搭载的机会,这样导致发射时间不固定,发射费用也想对较高,因此,如果能将发射价格降下来,发射频率提高上去,简化发射流程,仅微小卫星的发射市场就可能是个千亿级规模的体量。
舒畅和他的团队在认定目标后,便开始了艰苦的在创业之路,不管是招人还是融资,都遭遇了各种质疑和嘲讽。曾经的老师和航天界的前辈都告诉舒畅,由于国情不同,中国不太可能让民营资本来造火箭。经过反复的推演和缜密的分析,舒畅最终将中国商业航天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
“中国在这个领域大有作为”舒畅表示,造火箭的国家很少,但卫星需求的国家很多,去年中国有19次火箭发射,今年将达到40次,“国家队”的发射任务非常繁忙,而想对比较,商业航天效率高、成本低的优点便显现出来。
业内解析:
民营火箭的发展情况
在我国航天领域长期由“国家队”主导,欧洲、美国在多年之前就已经将其向市场开放。 2015年前后,国务院先后发布《关于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鼓励社会投资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开始鼓励民营企业进入商业航天领域。国内最早的民营火箭企业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蓝箭航天)的专家表示,“经过这三年的探索,我们认为目前是我们国内商业航天企业最好的时代。可以说,民营火箭正在经历被社会认识到认同的过程。现阶段,国内主要的民营火箭公司都在为能够打出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运载火箭而努力。”(备注:运载火箭:发射高度200km以上,可以携带卫星入轨的航天载具;探空/亚轨道火箭:发射高度30-150km,多用于大气观测/试验,不能携带卫星入轨。例如:1958年,北航的“北京二号”探空火箭,发射高度97km)
商业运载火箭作为我国商业航天大生态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环,有三个关键词能够表达它的部分特点。第一个关键词是“注定不凡”,运载火箭在整个航天体系里面是非常基础性的运载工具,商业运载火箭运载能力的大小甚至决定了航天产业未来发展的空间,进入到太空的能力越强,才能保证后面的包括卫星的制造、卫星的运营这样一个大的产能释放出来;第二个关键词是“星火燎原”,因为中国的商业运载火箭还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商业运载火箭具备星火燎原的基础和能力;第三个关键词是“前赴后继”。在商业航天这个领域里面,不管是我们所处的运载火箭行业还是商业卫星,包括卫星应用,都是专注于数据端的创业企业,这个领域的进入者前赴后继、源源不断。我们可以非常欣喜地看到,原来的一些优势企业转型做商业航天的越来越多,这个领域的活力持续增强,也是未来能够持续更好发展的一个基础。
与SpaceX差距很大
有现实版“钢铁侠”之称的伊隆·马斯克的SpaceX公司已经突破了大型重量级火箭发射的技术难题。2018年年初的时候,SpaceX引爆了世界对商业航天领域的关注,中国民营航天企业作为这个领域的创业者,自然也备受鼓舞。SpaceX作为行业的先驱力量,为行业带来了很多可借鉴的经验,SpaceX是全球业内民营火箭企业的标杆,中国民营火箭现阶段,直言“赶超”SpaceX为时尚早。对于中国民营火箭企业来说,拥有自己的运载火箭核心技术,尽快打出真正意义上的运载火箭是第一阶段需要达到的目标。